扑街!《鱿鱼游戏2》到底是如何被毁的?

扑街!《鱿鱼游戏2》到底是如何被毁的?

wuhu专题

文|连城

《鱿鱼游戏》第二季不好看了。

《鱿鱼游戏1》于2024年12月26日上线以来,虽然开播三天就吸引了6800万人次观看,创造了网飞平台新的周收视率纪录,但口碑却远不及第一季。

到2025年1月1日为止,第二季在豆瓣上评分仅6.4分,而这个分数可能还有下探空间。

而该剧在网上的口碑,也一落千丈。

真是——营销声势越大,扑得越惨!

第一季豆瓣评分7.7,53万人打分

第二季豆瓣评分6.4,9万人打分(截止2025.1.1)

《鱿鱼游戏》第一季的成绩非常亮眼,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开辟了一个非英语剧集的新世界。

一部小语种电视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潮,奈飞连续霸榜33周,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652亿次,并给奈飞带来了6.5亿英镑的超高收益,奈飞市值也随之上涨了190亿美元。

主创也获得了诸多赞誉。

李政宰获得了艾美奖、美国演员工会奖、美国评论家选择电视奖,还获得了金球奖提名,一飞冲好莱坞。

郑浩妍也火速被LV收入麾下,各种代言上身,已是国际巨星架势。

剧集中出现的绿色运动服、红衣面罩兵、巨型洋娃娃,也成为火遍全球的文化潮流符号。自2021年来,这几个文化符号也成为全球最热的cosplay对象。

CNN评的2021年最佳万圣节名人cos排名第一的为lisa cos木头人

2023年,奈飞还专门制作了真人秀节目——《鱿鱼游戏:真人挑战赛》,奖金正好是456万美元(对应《鱿鱼游戏》中的奖池金额为456亿韩元)。

2024年9 月, Sandbox 与 Netflix 将《鱿鱼游戏》搬入了线下 VR 店,仅在上线后两个月的时间就创收了 456 万美元,打破了 Sandbox VR 的新纪录。

一、第二季不好看在哪里?

第一季如此好的成绩,第二季怎么就不行了呢?

我们先来分析下到底哪些地方不如第一季。

首先,是故事推进速度。

总的来说,《鱿鱼游戏》第二季太拖沓。

第一季9集,主角很早就进入了游戏战场。观众所有的注意力被参与游戏的人的生死紧紧抓住。游戏本身具有的熟悉性和新奇性也是抓住观众的法宝——这些儿时的游戏,此刻却成了杀人的利器。

第二季总共7集,前2集都在交代男主角成奇勋如何寻找西装男,如何与警官黄俊昊相识并联手,如何准备寻找游戏的小岛。

第二季给了男主无比高大上的精神理念——虽然男主拿到了456亿韩元的巨额奖金,但他一直被精神折磨着,他想要找出游戏发起人,并摧毁这个灭绝人性的游戏。

除了男主“圣父”线之外,还加入了第一季留下的线头:黄俊昊寻找哥哥,他哥哥恰好是这个游戏的执行者。

但对于观众来说,快速进入游戏环节才是正经事。

这么冗长的铺垫,明显是在消耗观众的耐心。

然而,整整7集内容,男主和警察两条线谁也没获得任何进展,到第7集时,两人的进度都回到了原点。

帮男主找西装男,特种兵进行训练的部分情节明显可以精简。

游戏过程中,rapper这个角色是一个相当脸谱化的角色,把大众对rapper的刻板印象都展示了一遍,是本剧讨厌角色NO.1。

反倒是孔刘演的西装男,在第二季只一集的戏份中就贡献了惊艳的表演,角色性格也较为饱满。

上一季是西装革履,看上去十分亲民和蔼的神秘西装男,这一季依旧保持基本的调子。

平和的调子是让两个跟踪男玩俄罗斯轮盘游戏开始的。原本温和的面容变为诡异,笑容仿佛地狱的召唤,他不怕死地拿起手枪顶着脑门朝自己开枪,疯批属性拉满。

“疯批”式表演的确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原本在观众眼里是温润代表的孔刘,这种反差仿佛是给观众灌下一杯烈酒。

其次,是人物刻画。

第一季有非常出色的人物刻画,通过共同在生死边缘挣扎,从相互扶持到倒戈相向,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善恶抉择,人性升华得相当自然。

像郑浩妍的角色姜晓,身在残酷的游戏中,瘦小的身板保持坚韧,姜晓与智英之间的情感互动,女生之间的情谊,也为《鱿鱼游戏》第一季增加了温情色彩。

也因此,郑浩妍脱颖而出,成为时尚新宠。

在弹珠游戏中,女孩将生的希望给对方,是第一季中文明的微光时刻。而后面玻璃栈桥部分,随着一声吼叫“你们这群王八蛋,我不要代替你们去死!”微光熄灭。这种戏剧化的情景,是文明的跌宕时刻。

相比第一季聚焦的是“社会中的边缘人和失败者”,第二季更像是聚焦“社会的垃圾”,把人性的恶聚集在了一起,但又没有很好地表现这种人性的恶。

与此同时,性别、代际关系、边缘人物、文化消费——LGBTQ,孕妇,浮夸的超雄rapper,溺爱的母亲和好赌的耀祖,投资大V,投资失败者,玄学神婆,“脱北者”……——每个人物设定都在极尽所能地达到政治正确,达到讨好这个时代的思潮。

过于关注人物的迥异性,过于关注政治正确,反而失去了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善恶展示与情感升华,过多的信息反而干扰了游戏故事主线。

有这些元素,这部作品差不多是完蛋了。

这些年,政治正确成了好莱坞作品必须有的元素。

迪士尼的美人鱼黑了,王子肥了

《哈利波特》的赫敏黑了

《角斗士2》中的篡位者也黑了

LGBTQ成了每部影视作品必须有的元素之一,但有时候也有些矫枉过正了。

为了更靠近欧美市场,《鱿鱼游戏》第二季也不例外。跨性别者这个角色,无疑是对标第一季的姜晓与智英姐妹情深,甚至还下了营销通稿,说网友称赞他“比女生还漂亮”。

导演黄东赫也在媒体预言“这个角色会成为众多角色中,最受关注与喜爱的角色”。

简直就是专门为皇族私人定制的角色啊!

只是结果,似乎观众并不完全买账?

另外还有一个皇族是rapper。该角色由BIGBANG前成员T.O.P扮演。

T.O.P多年前因为吸D事件而退出娱乐圈,6年后又回到荧屏上。

为什么选他?导演说,T.O.P“有强烈的毅力和专业精神,他在每一次的试镜中都不断表现出努力,而且每一次都有新惊喜”。

而实际的效果如何?观众自有判断。

倒是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开玩笑说:“这样的话,西装影帝刘亚仁也不用担心了。”

更让人失望的是李政宰饰演的男主角成奇勋。

第一季中,他是个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甚至还十分摆烂,第二季则成了圣父,他再次进入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那些赌徒。

但说他是圣父,他又没有那么神圣。他明知道会有自相残杀的情节出现,但他放任其出现,并早已计划好了通过这次自相残杀来达到自己复仇的目的。

这个角色成了导演手中的棋子,作用是为了达到“推翻权力者”的剧情终极目标。

二、续貂之作,怎么老是质量不行?

这些年不少影视剧出了第二季/第二部,质量好的却相当少。

像国内市场上的《庆余年2》《白夜追凶2》都遭到了同样的境遇。

《鱿鱼游戏》更不例外。

《鱿鱼游戏》导演黄东赫说,原本他不打算拍第二季。

资本在狂欢的时候,导演却不那么开心。

“尽管《鱿鱼游戏》第一季在全球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我并没有赚到什么钱。我必须要再拍第二季,才能补偿我第一季的成功所带来的报酬。”

最近在接受《综艺》杂志的采访时,黄东赫表示自己在第三季后期工作完成后没有任何计划,只想休息。

“我太累了。我好累。我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我厌倦了《鱿鱼游戏》。我厌倦了自己不停创作、之后马不停蹄地去推销它们的生活。”

“所以我现在没有在思考我的下一个项目。我只想去某个偏远的岛屿,不用接 Netflix 的任何电话,享受自己的空闲时间。”

说起来,这有点像是赶鸭子上架。

而妥协的结果,是重复的内容,硬编的故事,顾头不顾尾的剧情。

当文艺作品被资本绑架,创造出好作品的概率是极低的。

对了,还有第三季,第二季颓废至此,不知道第三季又会如何?

与之相应的是,资本市场上这部剧运作大发了。《鱿鱼游戏》里的元素成了超级符号。

首先,周边产品卖疯。

《鱿鱼游戏》第一季火了之后,男主的绿运动服和安保的红衣服不仅成了cosplay爆款,在淘宝,通过搜索“优鱼游戏”,可以搜索到无数相关糖饼。“123木头人”游戏成了争相模仿的游戏,糖饼模具厂的销量直接翻几十倍。

第二,元素疯狂联名。

剧中出现的人偶、糖饼、玩具已与无数大品牌联名。像知名的PUMA、CASETiFY、711、麦当劳、cross、Vandy the Pink、Kaws均推出了联名产品,品类覆盖饮食、鞋服、潮玩等等。甚至还有品牌用《鱿鱼游戏》的元素拍广告,这IP使用费自然是要结算的。

第三,全球宣传,病毒式传播。

《鱿鱼游戏》是最能看到一个国际性新IP是如何炸裂式传播的。

奈飞更是财大气粗,在曼谷、巴黎、吉隆坡、涩谷等地放置了巨型123木头人娃娃的装置与大屏。

2024年12月23日英超第17轮热刺坐镇主场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中场休息时,剧中的红衣人出现在了热刺主场看台上。

然而,这么大的热度,仍然敌不过内容的疲软。

三、层出不穷的反乌托邦题材,是这个时代的不安与思考

《鱿鱼游戏》为什么能火爆全球?

除了其快节奏、稳演技、闪现人性光芒的桥段外,是这个时代人们的不安。

反乌托邦题材的影视剧,这些年播出了很多。

比如,与《鱿鱼游戏》极为相似的《饥饿游戏》,都是底层平民在密闭环境里的生死大逃杀,而位高权重者则是寻找娱乐的观众。

另外还有《分歧者》《移动迷宫》等等,都是底层向顶层发起的反抗。

《雪国列车》《寄生虫》则是另一种的极端阶层分化下的众生相,而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恰好都是韩国导演作品。

《鱿鱼游戏》会诞生在韩国,是因为韩国严峻的社会现状以及大胆的创作空间。

其能在全球爆火,是因为这样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其差别仅是轻重不同。《鱿鱼游戏》中的“大逃杀”,美国人懂,欧洲人懂,亚洲人也懂。

前日本驻韩国大使武藤正敏曾就韩国的情况分析了如下社会现状。

私营业者的债务负担沉重;

房屋供应不足,租金大幅上涨;

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上涨;

底层人民的生活看不到未来。

这些现状不仅在韩国存在,其他国家都有或多或少的存在。尤其是韩国财阀与政客之间的强关联,资源集中在财阀手中,使得韩国创作这类作品非常之多。

前面讲到的《雪国列车》《寄生虫》正是这种现状下产生的作品。

《黑暗荣耀》虽然没有直接撕破这层纸,但其中的贫富差距、阶层压迫,已经赤裸裸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与《饥饿游戏》中的观众不仅有上层阶级,还有全体民众不同,《鱿鱼游戏》的观众只有上层阶级,民众根本不知道鱿鱼游戏的存在。《饥饿游戏》还在塑造“美丽新世界”中群众的人性,而《鱿鱼游戏》是赤裸裸的阶层剥削和人性的冷漠。

在第一季中,我们看到了那些“观众”,他们戴着动物的面具。

第二季中,“观众”没有出现,帮凶则给了极大的特写。安保队长李秉宪,发掘参赛者的孔刘,看似“权力者”,实际上只是执行人,是压迫底层的牛马罢了。

故事之外,导演的疲倦,观众的失望,也像迷失在这场虚构的游戏之中,找不到真相和完美的结局。不得不说,无法让现实中的人满意,才是《鱿鱼游戏》的奥义所在。

EN

【来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