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那司马懿想困死孔明,却不料孔明用“陶舅娘”度过了难关,又用木牛流马运来了大批粮食。司马懿听得探子报告,不觉大吃一惊,疑有神人帮助,忙唤两个将官偷偷去抢了几匹木牛流马拆开来察看。这时司马懿也正愁军粮运转不便,于是叫巧匠仿制了几千匹木牛流马,用来载运军粮,果然很是方便。
司马懿自以为识破了孔明的木牛流马,洋洋得意,却不料已经中了孔明的计了。这一天,魏兵正赶着一大群木牛流马运了粮回来,刚走到现在的牯牛山附近,忽然一队蜀兵冲杀过来,魏兵措手不及,东逃西散。待他们请了援兵回来时,蜀兵已将木牛的舌头扭转跑开了。魏兵不晓得有这个机关,想继续驱赶木牛流马前进,哪知道木牛都不走了。魏兵没法,只好驱着流马继续前进。走到现在的溜马山前,忽然又冲出一大队蜀兵,魏兵招架不住,慌忙逃到大营求救。待司马懿率领大军赶来时,蜀兵也早将流马的舌头扭转撤退了。魏兵想驱流马继续前进,不料流马也都不走了。魏军正在两座山前调弄着木牛流马,感到束手无策时,忽听得辟雳一声,从山上降下一队彩衣的神兵,他们一手执旗剑,奔到木牛流马面前,用手在它们的嘴里搅了一搅,于是木牛流马就尽跟着那队神兵奔驰而去了。魏兵先是惊呆了,后来才反应过来,正待去追神兵时,四面已传来了喊杀声,蜀兵像排山倒海那样杀了出来,魏兵给杀得大败而逃。
这一仗直打得司马懿失了粮食又折兵。从此司马懿更像缩头乌龟,坚守不出了。孔明自从用计赚了司马懿几万担粮之后,一方面令蜀兵屯田,以为长久之计;一方面又四出察看地形,硏究进一步取胜司马懿的计策。这一天,孔明走到老人山这边,看见老人山、蟆蚣山和溜马山围成一个峡谷,这个峡谷口子小,肚子大,中间勒着腰,很像一个葫芦形。孔明眉头一皱,就想出一个计策,立刻登到现在的孔明台上,点起将来。他令一将在葫芦谷内多搭草棚,装成是囤粮的地方,底下暗藏着引火的东西,并将谷后通路塞断;又令一将故意去打几次败仗,引诱司马懿出战;更令一将待司马懿倾巢而出后,就去袭占司马懿的老巢。
却说司马懿惧怕孔明,不敢出战,但又想这样挨下去终不是办法,心中很是愁闷。这几天他看见小股部队陆续有些俘获,偶然派将出去与挑战的蜀将小试了几回,都是得胜而回,心里暗暗欢喜;又从俘虏口中得知蜀军的粮草尽囤在葫芦谷里,就大喜道:“这回孔明要败在我的手里了!”他就调了大半人马去攻打孔明的老营,自己带领余下的一小半人去袭击葫芦谷,想用这个声东击西的办法来烧尽孔明的粮草。
这一天,司马懿等大军出发以后,便率领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向葫芦谷奔去,一路上杀退了好多护粮的蜀军。进到了葫芦口,一见山上尽是草棚,司马懿大喜,正要纵军上山去烧粮时,忽然看见谷外立着一巨人,羽扇纶巾,正是孔明。司马懿一见:大惊失色,知道已经中计,正想退出谷口,山上的伏兵都喊着冲了出来,投下许多硫磺火把,将谷里的草木尽烧燃了,一时火光冲天,吓得司马懿父子心惊胆战,想要冲出谷口,却已不辨方向,三父子滚做一堆,放声大哭说:“这回我们是完了,完了!”——这以后人们就改称葫芦谷为司马洞了。
后来还靠下了一阵雨,才将火淋熄,司马懿乘机拼力杀出,方才逃得性命。想要奔回营盘,不料营盘已经给孔明占领了。这一仗司马懿的粮草全部丢光,又折损了大半人马,慌得他连夜离开桂林,狼狈而逃了。
故事讲到这里就完了,司马洞附近的老街坊都讲得出这一段故事。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有些穿凿附会吧?如果你这样想,不妨去细细看看地势,望望山形:由孔明台西去一里就是司马洞,
司马洞和孔明台的中间就是老人山。这老人山传说就是孔明的化身,你看他戴着纶巾,披着鹤髦,指挥若定地望着司马洞呢!望了老人山,看看孔明台,再到司马洞走走,就便还可以到附近的木(牯)牛山、流(溜)马山逛逛,那时你就会说:孔明是在这里用过兵,司马懿是在那洞里挨过烧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