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中国象棋)

马 (中国象棋)

关于马的其他含义,请见“马 (消歧义)”。

中国象棋棋子

帥(將)

仕(士)

相(象)

俥(車)

傌(馬)

炮(砲)

兵(卒)

㐷、马棋子

“㐷”、“马”是中国象棋的棋子,每方各有两枚。红方为“㐷”,黑方为“马”。“马”的移动称为“跳马”,走法为:每一回合可以沿任何方向的直线走一步然后沿斜线一步,即沿著汉字“日”的对角线从一段走向另一端,称作“马走日”。但如果马的隔邻有任何一方的棋子,就不能走往那方向,称为 “隔脚马”、“蹩马腿”、“撬马脚”、“拐脚”或“挡脚”。

通常情况下,“马”的攻击力与“炮”相当;但和炮相比,马的走法迂回,看似若无其事,然而八面玲珑,厉害无比,素有“八面虎”之美名。根据在棋盘上不同的位置有“卧槽马”“盘河马”“窝心马”等名称。

北宋制式的中国象棋中,㐷没有拐脚的限制,相比之下,强于当时的伡(当时的伡只能向前行,不能后退,而不能转弯,如同日本将棋的香车)。及至南宋制式发展成当今的走法。[1]

马为骑兵,㐷字的使用是为了分辨敌我,与字义无关。

㐷(马)的起始位置

㐷(马)的走法

拐马脚(一)

拐马脚(二)

拐马脚(三)

拐马脚(四)

相关术语[编辑]

卧槽马:指进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马。既可将军,又可以抽车,是常见的一种凶着。

屏风马:一种开局着法(马二进三和马八进七),因状如屏风得名。

反宫马:开局术语,士角炮加上屏风马的布局。

单提马:开局阶段红方走马二进一或马八进九。

窝心马、归心马、宫中马:马入宫中,占据正中心的位置。但很容易卡死本方的将军,故常言“马入窝心,老帅发晕”(华语)或“马入宫中,不死也带伤”(闽南语)。

钓鱼马、高钓马:一方的马占据对方屏风位置,与对方将座的距离形成 “双象连环”。

虎头马、相(象)头马:指在己方河口高相位上的马。

盘头马:

连环马:指二马成互相连络。

马后炮:象棋杀招。

先锋马、快马、出林马:先走方挺三兵或七兵,随即进马河口,如同军队行军时的先头部队,故名。

参考文献[编辑]

^ 聯合新聞網:閱讀藝文:文化藝術:棋奕:《象棋教室》「北宋的馬 沒有拐馬腳」.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象棋概述

历史

棋局阶段

开局

中局

残局

规则

让棋规则

拐脚

明将

棋子

术语

长打

士象全

绝杀

抽将

单提马

反宫马

盘头马

盘河马

拐脚

将军

等着

闲着

兑子

运子

宫顶线

兵行线

边线

肋道

河界线

高兵

低兵

底兵

弃车挂玉

弃子

布局

四大布局

顺手炮

屏风马

反宫马

单提马

三步虎

半途列炮

逆手炮

中炮局

飞相局

起㐷局

过宫炮

仕角炮

两头蛇

仙人指路

中国象棋开局编号

非正规开局

上仕局

游离相

急先锋

下马威

御驾亲征

敢死炮

铁滑伡

瞎眼狗

沉宫㐷

杀法

白脸将杀

借帅(将)力

泰山压顶

卧槽马

双车错

车夹炮

天地炮

挂角马

重炮

双将

大(小)刀剜心

铁门闩

马后炮

列马车

钓鱼马

送佛归殿

闷杀

臣压君

困毙

炮碾丹砂

二鬼拍门

残局

象棋胜和定式

野马操田

蚯蚓降龙

七星聚会

千里独行

羊车竹引

大征西

火烧连营

炮炸两狼关

大九连环

小征东

小红马

带子入朝

月下追信

棋谱

梦入神机

适情雅趣

橘中秘

自出洞来无敌手

梅花谱

韬略元机

五大臣象棋谱

心武残编

百局象棋谱

竹香斋象戏谱

渊深海阔

烂柯神机

反梅花谱

变体

朝鲜将棋

暗棋

三国暗棋

田棋

揭棋

落棋

鼎棋

三友棋

蜗角棋

大象戏

广象戏

满洲棋

五虎棋

霸王棋

三国象棋(英语:Gam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七国象棋

中国飞弹象棋

象棋软体

将族

棋隐

象棋武林贴

象棋巫师

象棋桥

象棋奇兵

象棋名手

倚天象棋

浅红象棋

象棋演播室